Saci , 巴西红帽精灵的奇幻世界 | 故事星球
文|Raymond
“傍晚,我一个人待在家里,刚结束晚祷,突然很想吃爆米花,于是我到了厨房的柜子,挑了些玉米粒扔到砂锅里。
把砂锅放到炉火上后,我点起了烟斗,在屋里我习惯待着的角落等着。就在这时候,我听到院子里传来的声响,声音很小但没逃过我的耳朵。‘该不会是萨西吧?’我喃喃自语。
结果真的是‘他’!皮肤黑亮犹如木炭,头上带了顶红色帽子,嘴上叼着个小烟斗的萨西出现在窗外。
我随即躺到沙发上,假装入睡。他从窗外往屋里头反复查看了许久,终于最后跳进屋内。
一开始,他慢慢地靠近,仔细观察我,并且凑耳过来听着鼾声,确认我真的睡着了,他开始‘统领’整个房间。他将屋里所有的东西摸了一遍,像个老太太似的,不时地用他的敏锐的小鼻子嗅闻着空气。这时,玉米在砂锅里嘶嘶作响了起来,他朝炉子走去,然后蹲坐在锅柄上,做起了一些奇怪的仪式及动作。他正对着玉米‘祈祷’!是的,真的在祈祷。
再见了,我的爆米花!每一颗被他祈祷过的‘玉米粒’,再也无法‘爆’发了……”
出现在巴西儿童文学先锋代表作家蒙特娄‧罗巴托(Monteiro Lobato)最著名“黄色啄木鸟农场”(Sítio do Picapau Amarelo)系列作品中,这名仅有一只脚(所以他总是跳着行动),手掌心有洞,皮肤黝黑,头顶着红帽,抽着烟斗,带点邪气,个性调皮善良的萨西‧贝雷类(Saci Pererê),其实是当今巴西民俗文化中,家喻户晓并深受小朋友喜爱的一个人物。
而透过罗巴托笔下这位八十好几,住在桥边茅草屋下的黑人“巴拿倍爷爷”(Tio Barnabé)的描述下,这名有着超过200年的民间传说角色,在1920年代正式出现在巴西的文学作品中,其鲜明及具特色的形象,随著作品的流傳,让萨西故事成为每个巴西人儿时的深刻回忆之一。
关于萨西的由来,流传着好几种说法,其中之一是源自于巴西南方的图皮族(Tupi)。在这支从16世纪起沿着巴西海岸迁移的原住民族的神话传说中,记载着一名单脚红发的男孩,他具有迷惑人心的魔力,并不时地在森林中发出巨大的呐喊及口哨声,因他总是出没在黑夜,所以他们称他为“ŷaci”(读音为贾西),在古老的图皮语中意谓着“月亮”,又因为他只有一只脚,总是跳着走路,也叫他“pererek”,意思是“跳跃”。
图皮族人画像
这个在图皮族里口中的萨西形象,随着18世纪大量来自非洲的黑人被葡萄萄牙人送至巴西北方农场沦为奴隶后,开始有了转变。
当地人平常在说故事逗弄、吓唬小孩時,渐渐地将萨西的形象说成一个黑皮肤带着红帽的光头独脚男孩,故事中的他总是在农场里各处捣乱:无论是厨房锅里烧焦的食物,还是将各种动物的尾巴绑在一块儿,搞得大伙晕头转向、鸡飞狗跳的,肯定都是他的杰作。
也因为说故事的人,大多是那些抽着烟斗、年纪较大的长者,所以萨西抽着烟斗出现在森林里向旅人讨火点烟的情节,也随之被添加至故事中,进而又丰富了萨西的形象。
但是,萨西为什么只有一条腿呢?据说是因为他在“卡波耶拉”(capoeira, 一种16世纪时由巴西非裔移民所发展出,介于艺术与武术之间的独特舞蹈)比武过程中失去的。当然,这个说法和抽烟斗一样,应该也源自于巴西非裔民族的口耳相傳。
至于萨西仅剩的这只脚是左脚还是右脚,一个专门研究萨西文化的机构还曾发起一份问卷调查,发现75%的人相信是左脚。这个名为SOSACI(萨西观察协会)的机构为了能更好的保持萨西的文化,经常不定期地发起这样有趣的调查。
卡波耶拉
无论是大人或小朋友,相信总会着迷于拥有魔法这样的能力。而如同《哈利波特》里的家养小精灵多比(Dobby),萨西头顶上的红尖帽也赋予了他许多与多比相似的魔法,包括隐形、瞬间移动等等,也因此他才能在厨房神出鬼没,还搞出这么多麻烦事,甚至在夜晚的森林中静悄悄地出现在旅人耳边吹哨子,吓得他们魂飞魄散,迷失了方向。
关于这顶红色尖帽子的由来,比较可靠的说法是来自于葡萄牙北方“后山省”(Trás-os-Montes)地区的传说,当地住着一种名为“特拉斯哥”(Trasgo)的矮小精灵,根据传说的描述,其外观、个性到法力,都和萨西极为相似。
对了,别看萨西生性调皮爱恶作剧,而且掌握那么多的神秘(奇)力量,其实萨西他可是森林的守护者,熟知哪些植物具有特别的药效,并且能控制它们。必要的时候,他也能用这些植物,做出具有疗效的药草茶或饮料,来治疗人类或动物。当然,对于那些没经过他允许就胡乱取用药草的人,则会适时地施予惩罚来警告他们,毕竟他得负起守护森林的重责大任。
至于萨西的出生以及年纪,传说他是从竹笋里长出来的,并且在笋中待到了7岁才离开,之后又活了77年,死后的萨西则转化成一颗有毒的蘑菇。
另外,根据图皮语,“萨西”是一种鸟类的名字,又称为“马钦贝雷类”(Matimpererê)或马而钦‧贝雷类(Martim-Pererê),所以也有一说,认为萨西是从鸟转变而来的。
关于萨西的传说真是千奇百怪,当然这也相当符合巴西这个国家的历史及多样民族的文化特色,无论是当地的原住民,还是外来统治者,甚至是后期的移民者,都为萨西这个角色,甚至整个巴西当今的民俗文化,添加了无比丰富的神秘色彩。
萨西鸟
1917年1月,由当时负责《圣保罗州报》副刊撰写及报导,但尚未正式出道成为作家的蒙特娄‧罗巴托,向读者提出了一项邀请:希望他们能写信投稿描述自己所知道的萨西。
在这项名为“巴西神话:关于萨西‧贝雷类的调查”(Mitologia Brasílica – Inquérito sobre o Saci-Pererê)上,希望读者能针对几个方向来回答,其中包括个人对于萨西印象的描述;这些故事、形象的认识是由谁告诉得知的;对于其人生的影响为何;读者所居住的地区有没有任何关于萨西有趣的历史或传说。
结果收到来自圣保罗州内各地读者的来信,萨西以多种不同的样貌出现:友善的、具有攻击性的、单脚的双脚的、有尾巴、头上长角的、身上长着壳的、长着一对蝙蝠耳的……几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版本的萨西。
隔年,罗巴托根据读者们的来信内容,出版了他第一本著作《萨西‧贝雷类:调查结果》(Sacy Pererê – Resultado de um Inquérito)(当年萨西拼写为“Sacy”,2008年新版则正式改为“Saci”)。由于该书内容整编自各地读者的回复,并非罗巴托的原创著作,因此他当时也仅挂名为该书的责任编辑。
不过也因为这份调查资料,除了萨西之外,还掺杂了许多巴西的乡野传说,例如关于“狼人”(lobisomen)、“无头驴”(mula-sem-cabeça)、“火蛇”(boitatá)等怪物的故事,而这些素材后来触发了罗巴托创作儿童故事的灵感,最终写出家喻户晓的“黄色啄木鸟农场”系列作品。
作者蒙特娄‧罗巴托
《萨西‧贝雷类:调查结果》封面
无头驴
“黄色啄木鸟农场”系列的成功并非偶然,1920年到1947年间,罗巴托共为此系列创作了23本作品。这些故事围绕在农场主人班达奶奶(Dona Benta)、她的两个孙子露西雅(Lúcia)与小彼得罗(Pedrinho)、露西雅会说话的布娃娃艾米莉雅(Emília)以及农场的厨师兼管家娜塔西雅阿姨(Tia Nastácia)之间展开,融入了作者大量个人成长经验,并结合了丰富多样的奇幻及民俗文化题材,其中当然包括了“萨西”及上述提及的“无头驴”、“火蛇”等角色。
透过罗巴托生动易读的文字,让小孩大人为之着迷,而这些奇幻探险的故事,不仅仅精彩有趣,更为孩子展示了探索、学习、理解、认知的重要性,奠定了该系列在巴西儿童文学史的经典地位。
“黄色啄木鸟农场”获得大量的关注及成功后,罗巴托成为了巴西儿童文学的重要推手,除了持续创作之外,还翻译并改写多本欧美儿童经典文学,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罗宾汉》等作品,引荐至巴西本地。
2004年1月巴西圣保罗州政府颁布了一项立法,将10月31日正式定为“萨西节”(Dia do Saci),主要目的当然是希望能透过这个方式,让更多巴西人在这个原属于赛尔特民族(Celt)的传统万圣节(巴西称为“巫婆节”〔Dia das Bruxas〕)当天,能唤起大家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视及保护。
距离罗巴托的萨西调查的发布已经过去一百年了,“黄色啄木鸟农场系列”随着大众的喜爱,也陆续改编成漫画、电视剧、电影、舞台剧及音乐作品等,让这些巴西的民俗传统文化的人物故事,借由各种形式,持续在大众之间流传并延续。
然而,随着全球化、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和大量的商业炒作,更多的人对于外来文化的关注及兴趣,反而更勝於去了解與接触自己的文化。而該如何让原本我們自己的“故事”能继续再流传一百年、两百年,无论在巴西或中国,都面临同样的课題,也值得我們好好深思。
Raymond是故事星球的新同事,生于台湾,长于巴西,曾供职于诚品书店等多家文化机构
我们是谁?
我们是一份关注儿童阅读创作以及家庭教育发展的儿童杂志,有不定期纸质版和定期更新的微信版。由STORYLAND故事星球主办。
“故事星球”集结了一群热爱教育并脚踏实地地帮助孩子“讲故事”的伙伴:资深稳定的外籍导师,陪伴孩子成长的阅读导师,专业的戏剧艺术家,共同专注培养4-12岁儿童的阅读素养与创意表达,坚信他们能让孩子成长为有趣丰富的“全人”。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文章
最大的05后将在6年后成年,他们想好将来入哪一行了吗?
亡灵节,弗里达……喜欢《寻梦环游记》?你也会喜欢这些绘本 | 故事星球
点击图片,了解故事星球最新产品
2018寒假,如何学遍故事星球?
最详细工作坊攻略来袭
英文读写工作坊
艺术工作坊
中文工作坊...
寒假课程已全面公布,点击上方图片查看详情!
《故事星球》杂志
是一个手提故事包
汇拢了生活里轻松愉悦的事情
不管你是小孩,还是大人
一旦把它打开,它会由着你的性子
变成世上所有一切
点击阅读原文,
立刻拥有《故事星球杂志》: